杭帮菜十大经典名菜-环球信息

2023-04-25 21:07:23    来源:探索美食真谛

杭帮菜是流行于浙江杭州的菜系,是浙菜的重要流派,分为湖上、城厢两个派系,口味以咸为主,略有甜头,清淡是杭帮菜的象征性特点,那么杭帮菜有哪些呢?小编整理了杭帮菜菜品,分别是东坡肉、西湖醋鱼、龙井虾仁、五香花生、八宝豆腐、糟烩鞭笋、八宝菜、素烧鹅、炒二冬、南肉春笋,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东坡肉

又名红烧肉、滚肉、东坡焖肉,是眉山和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名菜。东坡肉在浙菜、川菜、鄂菜等菜系中都有,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,有先煮后烧的,有先煮后蒸的,有直接焖煮收汁的。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,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,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,红得透亮,色如玛瑙,夹起一块尝尝,软而不烂,肥而不腻。

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(四川眉山人)所创制,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。原型是徐州回赠肉, 为徐州“东坡四珍”之一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宋神宗熙宁十年(1077年)四月,苏轼赴任徐州知州。七月七日,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,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,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。苏轼以身卒之,亲荷畚插,率领禁军武卫营,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。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,终于保住了徐州城。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,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,与徐州人民同呼吸、共存亡的好知州,纷纷杀猪宰羊,担酒携菜上府慰劳。苏轼推辞不掉,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,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。百姓食后,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、酥香味美,一致称他为“回赠肉”。此后,“回赠肉”就在徐州一带流传,并成徐州传统名菜。这在《徐州文史资料》、《徐州风物志》、《徐州古今名馔》中都有记述。

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二月一日,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。他自己开荒种地,便把此地号称“东坡居士”。这就是“苏东坡”的由来。在黄州期间,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《食猪肉诗》中。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,只是在当地有影响,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。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,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“东坡肉” 。宋哲宗元祐四年(1089年)一月三日,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。元祐五年五、六月间,浙西一带大雨不止,太湖泛滥,庄稼大片被淹。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,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。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,筑堤建桥,使西湖旧貌变新颜。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,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。听说他在徐州、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,于是到过年的时候,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。苏轼收到后,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,烧得红酥酥的,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,大家吃后无不称奇,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“东坡肉” 。

追本溯源,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,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,在杭州时闻名全国。

西湖醋鱼

别名为叔嫂传珍,宋嫂鱼,是浙江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,最负盛名之菜肴,始制于南宋。西湖醋鱼通常选用草鱼作为原料,烹制而成。烧好后,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,胸鳍竖起,鱼肉嫩美,带有蟹味,鲜嫩酸甜。西湖醋鱼的历史,源于南宋,得从南宋杭州的“宋嫂鱼羹”说起。有诗云:\"裙屐联翩买醉来,绿阳影里上楼台,门前多少游湖艇,半自三潭印月回。何必归寻张翰鲈(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),鱼美风味说西湖,亏君有此调和手,识得当年宋嫂无。\"诗的最后一句,指的就是\"西湖醋鱼\"创制传说。

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,满腹文章,很有学问,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。当地恶棍赵大官人有一次游湖,路遇一个在湖边浣纱的妇女,见其美姿动人,就想霸占。派人一打听,原来这个妇女是宋兄之妻,就施用阴谋手段,害死了宋兄。恶势力的侵害,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愤,两人一起上官府告状,企求伸张正气,使恶棍受到惩罚。他们哪知道,当时的官府是同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的,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,反而一顿棒打,把他们赶出了官府。回家后,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,以免恶棍跟踪前来报复。临行前,嫂嫂烧了一碗鱼,加糖加醋,烧法奇特。宋弟问嫂嫂: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?嫂嫂说:鱼有甜有酸,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,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,你的生活若甜,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,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。弟弟听了很是激动,吃了鱼,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,后来,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,报了杀兄之仇,把那个恶棍惩办了。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走,一直查找不到。有一次,宋弟出去赴宴,宴间吃到一道菜,味道就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,连忙追问是谁烧的,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杰作。原来,从他走后,嫂嫂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,隐名埋姓,躲入官家做厨工。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,就辞了官职,把嫂嫂接回了家,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。

古代有人吃了这道菜,诗兴大发,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:\"裙屐联翩买醉来,绿阳影里上楼台,门前多少游湖艇,半自三潭印月回。何必归寻张翰鲈(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),鱼美风味说西湖,亏君有此调和手,识得当年宋嫂无。\"诗的最后一句,指的就是\"西湖醋鱼\"创制传说。

龙井虾仁

选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,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。成菜后,虾仁白嫩、茶叶翠绿,色泽淡雅,味美清口。相传,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《望江南》“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”的启发,选用“色绿、香郁、味甘、形美”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。

美食家高阳在《古今食事》里曾提及:“翁同龢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,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,真堪与蓬房鱼匹配。”

相传,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《望江南》“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”的启发,选用“色绿、香郁、味甘、形美”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。

20世纪20年代起,龙井虾仁流行于杭州百姓家庭中;30年代时,常熟厨师将其列入菜谱中;1956年,龙井虾仁名列杭州名菜中

荷叶粉蒸肉

一款享有较高声誉的传统名菜,与西湖有关的浙江经典名菜,属于浙菜系列。在清末,相传其名与“西湖十景”的“曲院风荷”有关。它是用当时杭州的鲜荷叶,将炒熟的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,其味清香,鲜肥软糯而不腻,夏天食用很适合胃口。

荷叶粉蒸肉是一款享有较高声誉的名菜。在清末,相传其名与“西湖十景”的“曲院风荷”有关。它是用当时杭州的鲜荷叶,将炒熟的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,其味清香,鲜肥软糯而不腻,夏天食用很适合胃口。荷叶粉蒸肉特点;易码盘整齐美观、荷叶可凉血解毒、肉酥烂米粉软糯、味清香肥而不腻。用大碗或盆一只,底上放鲜荷叶一张,将拌好粉的肉排放在上面,复盖一张荷叶,上笼用旺火蒸2小时至酥熟,再用小张鲜荷叶将块肉分别包好,吃前再上笼用文火焖蒸30分钟即成。

它是用当时宁波的鲜荷叶,将炒熟的香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,其味清香,鲜肥软糯而不腻,夏天食用很适合胃口。

八宝豆腐

八宝豆腐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,属于浙菜系。 豆腐洁白细嫩,八宝配料飘香,润滑如脂.滋味鲜美。

是清朝康熙年代的宫廷名菜。据说,康熙在位时十分喜食质地软嫩、口味鲜美的菜肴。清宫御厨便经常用鸡、鸭、鱼、肉去骨制成菜肴,满足康熙皇帝的要求。有一次,御膳房取用优质黄豆做成的嫩豆腐,加肉末、火腿末、香菇末、蘑菇末、松仁末,用鸡汤烩煮成羹状,康熙品尝后,感到豆腐绝嫩,口味鲜美异常,极为满意。他认为此菜有两大特点:一是取用豆腐、香菇、松仁等长寿之物为原料,可使人延年益寿;二是豆腐烹制得法,鲜美细嫩,胜于燕窝。因此菜用八种优质原料制成,故赐名为“八宝豆腐”,将它列为自己最心爱的御膳和宫廷宝菜。

干炸响铃

属浙江名菜,因腐皮薄如蝉翼,成菜食时脆如响铃,故名。该菜选用豆腐皮卷入精细肉末,切成寸段,油炸而成。色泽黄亮,鲜香味美。1956年,被认定为36种杭州名菜之一。

古时,起初此菜非常普通,后来被人赏识,才得以崭露头角。

相传,有位英雄在一家饭馆中专点此菜下酒,但不巧这天原料中所需的油豆皮刚刚用完了,可这位英雄却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。听说油豆皮在四乡定制,便立刻返身出店跃马挥鞭,把豆腐皮从那里取了回来。店家为他如此钟爱此菜所感动,倍加用心烹制,并特意把菜形做成了马铃状。

后来此事传扬开来,成了一段佳话,于是,后人便改称此菜为“炸响铃”。

素烧鹅

是一道独特的菜品,色泽黄亮,切块食用,形似烧鹅,所以叫素烧鹅。杭式素烧鹅,外层的豆皮口感弹韧,有很轻微的豆香,内里的馅料饱满,又脆又嫩,层次分明,入口是浓稠的酱汁最先滴落舌尖,咸香带甜,绵软浓郁,瞬间打开味蕾,丰富口腔。素烧鹅其实是豆皮为主料做成的,一张张豆皮刷上特制的酱汁叠在一起,然后下油锅炸,再加水放调料炖,汤汁收干后淋上麻油出锅,凉透后可以放冰箱冷藏慢慢享用。

西湖莼菜汤

又称鸡火莼菜汤。西湖莼菜汤是浙江省杭州地区特色传统风味名菜,属于浙菜系。选用西湖莼菜作原料,味道鲜美,别具特色。用莼菜作料制成的“西湖莼菜汤”。名菜典故由来。很早以前还有一个“莼菜之思”的故事。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,因见秋风起,思家乡的美味“莼羹鲈脍”,便毅然弃官归乡,从此引出了“莼鲈之思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。因为莼菜汤有着深厚纯挚的思国、思乡的寓意,近年来,一些久居国外归来的侨胞来杭时,常乐意点食这道名菜。

杭州西湖种植莼菜已有悠久的历史,清代《西湖游览志》就有记载。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,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。

莼菜汤不仅因味道清香,营养丰富,富含胶质秘维生素而被人赏识;而且“莼羹鲈脍”、“莼鲈之思”的典故,早在《世说新语》中就已出现,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。莼菜汤又寓意着深厚的思乡、思国之情,故而近年来,一些国外归来的侨胞、远离家乡的游子,来到杭州,也常乐意点食这道名菜,寄托自己的情思。据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,在洛见秋风起,因思吴中菰菜羹、鲈鱼脍,曰:“人生贵得适意尔,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!”遂命驾便归。俄而齐王败,时人皆谓为见机。后人称思乡之情为“莼鲈之思”。莼菜与鸡丝、火腿同烹,碧翠鲜醇,清洌爽口。乾隆游江南,也必尝莼菜汤,有“花满苏堤抑满烟,采莼时值艳阳天”之诵。

宋嫂鱼羹

又称为赛蟹羹,杭州四大名菜之一,南宋时的一种名菜,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。浙江省杭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,用鳜鱼或鲈鱼蒸熟取肉拨碎,添加配料烩制的羹菜,因其形味均似烩蟹羹菜,又称赛蟹羹,特点是色泽黄亮,鲜嫩滑润,味似蟹羹。名菜由来,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,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,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。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,十分赞赏。从此,声誉鹊起,富家巨室争相购食,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。

宋嫂鱼羹创制于南宋淳熙年间,是浙江省杭州市传统风味名菜。宋嫂鱼羹通常将鳜鱼或鲈鱼蒸熟后剔去皮骨,加上火腿丝、香菇、竹笋末、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。成菜后,色泽油亮,鲜嫩滑润,味似蟹肉。

宋嫂鱼羹选材精细,主材只用鳜鱼或鲈鱼,烹调时先将鱼蒸熟并剔去皮骨,以保证鱼肉的色泽。制作好后,鱼羹色泽悦目,鲜嫩润滑,味似蟹羹。

叫花童鸡

又称黄泥煨鸡,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。相传,古时有个叫化子,偷来一只母鸡,在缺锅少灶的情况下,他就用泥巴将鸡包起来,放在紫火中烧烤,烧熟后再剥去泥巴,食之滋味鲜美异常。后来这一泥烤技法传入饭店酒家,又经过不断研制改进,逐已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。

叫化童鸡是一道蜚声中外的浙江杭州地区名菜。叫化鸡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。据说,最先经营叫化鸡的是常熟山景园酒家,他们在民间制法的基础上加以精致和完美,并将此菜改名为“黄泥煨鸡”,成为中国名菜之一,特别闻名于沪宁、沪杭地区。杭州著名的杭邦名菜“叫化鸡”也由此而来。现此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日本常作为最珍贵的中国名菜用于宴会酒席。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